牙膏体化监管功效网红上线厦门线下一福建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陈悦 记者张文章)网红牙膏能抗幽门螺旋杆菌?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福建重视,各种五花八门的厦门线上线下“功效牙膏”应运而生。今年1月来,体化福建省厦门市东孚市场监管所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监管针对网红功效牙膏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网红
线下检查牙膏销售点。功效
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牙膏《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明确将牙膏纳入普通化妆品管理。福建但在市面上出现了不少网红牙膏,厦门线上线下有的体化号称能杀死幽门螺旋杆菌;有的宣称添加氨基酸,刷刷牙就能抗老;还有的监管宣称加入玻尿酸,可以减轻牙龈炎症;更有甚者,网红号称加入燕窝和鱼子酱,功效可以滋润口腔。牙膏这些网红牙膏往往价格昂贵,福建一支就标价上百元。那么,这些牙膏是真有奇效还是在收智商税呢?是否真有如宣传般的效果?近日,东孚市场监管所针对网红功效牙膏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线下,结合春节期间对超市、商场、药店等重点区域的检查,重点关注是否有售卖相关网红牙膏或相关“抗幽门螺旋杆菌牙膏”违法广告。线上,执法人员利用厦门市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平台,以“抗幽门螺旋杆菌”“氨基酸抗老”等为关键词对牙膏市场进行搜索。
东孚市场监管所负责人表示,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在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功效评价后,牙膏可以宣称具有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近日,国家药监局公布的《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指出,牙膏的功效宣传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除清洁类外,其他功效牙膏应当按照规定开展功效评价。有的声称能抗幽门螺旋杆菌,事实上并非如此。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于人体胃粘膜,需要通过消化科医生诊治,而想要通过牙膏杀死幽门螺旋杆菌显然是天方夜谭。
经查,目前东孚辖区的商超、药店均无此类牙膏销售,商超售卖的牙膏均为美白、清洁类的普通牙膏,价格在10元至50元间不等。线上网店也暂未发现相关商品和违法广告。
东孚市场监管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近期火热的直播带货模式,此类商品与广告的违法线索将相对隐蔽、不易发现。执法人员将加强线下监管与线上监测,同时加强宣传,消费者若发现相关线索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维权。
责任编辑:24

(责任编辑:百科)
-
【角色定位与核心价值】在拂晓拾荒团的末世废土世界观中,亚里沙凭借其独特的技能机制与战术适配性,成为兼具爆发输出与战场控制的双核角色。作为远程法术型单位,她不仅拥有穿透型AOE伤害能力,还能通过技能链触 ...[详细]
-
8月31日,备受社会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终于通过。新个税法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作为普通老百姓,大家最为关注的莫过于新个税实施后,自 ...[详细]
-
中国人民银行7月30日发布消息称,通过支付结算业务执法检查发现,卡友支付和付临门支付两家公司存在违反收单交易信息管理规定、违反商户实名制管理规定等违规问题,合计对两家企业处罚约3475万元。为整顿支付 ...[详细]
-
金融牌照发放收紧的同时,监管部门也不断把紧机构股东、高管的入口。近日,银保监会接连祭出“否决令”,除了对不合规高管说“不”,还首次公开否决了保险公司的“准股东”。从近两年监管政策不断趋严的趋势来看,股 ...[详细]
-
近年来,我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振企业信心,持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延边豆香园食品有限公司作为民营企业代表之一,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不仅实现自身高速发展,也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 ...[详细]
-
哪些企业撑起了业绩增长?——从上市公司半年报看经济发展新趋势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题:哪些企业撑起了业绩增长?——从上市公司半年报看经济发展新趋势A股半年报日前披露完成。实体企业经营好转,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增长较快,但也有些公司融资较难、生产经营遇到一定 ...[详细]
-
深化增值税改革施行3个月,实体经济受益明显——减税红利加速释放自5月1日起,降低增值税税率、统一小规模纳税人标准、试行留抵退税等3大增值税改革已施行3个月,从实施效果看,制造业在减税过程中获益最大。同 ...[详细]
-
近期,P2P网贷平台密集“爆雷”,频频波及平台背后的关联上市公司。P2P概念从过去的“香饽饽”变成今天的“地雷”后,不少上市公司纷纷与其划清界限。业内人士表示,P2P行业作为新型的金融服务形式,正面临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武晓莉)日前,国家网信办公布了针对恶意解读赛场行为挑动“骂战”、虚构拼接低俗图文信息炒作“运动员CP”、违规上线运动员容貌及人气恶意评比榜单等网上体育饭圈问题行为的治理成果,网信 ...[详细]
-
债券冰冻!新债屡遭难发债基募集频频失败 企业无法借新还旧致债券违约债券违约又增新案;债券基金募集失败;债券发行市场遭遇寒冬。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截至5月21日,今年共有18只债券到期兑付或回售本息违约 ...[详细]